又見湘贛紅
——羅霄山脈西麓巡禮
壬寅季春,湘贛邊映山紅盛開,百鳥歡鳴,滿目青蔥,生機勃發。
記者從幕阜山南麓出發,沿羅霄山脈西麓一路向南,縱橫千里,一周內到達南嶺北麓,采訪了平江、瀏陽、醴陵、茶陵、炎陵、桂東、汝城、宜章等革命老區湖南范圍的八個縣市,喜看舊貌換新顏。
這是一塊灑滿烈士淋漓鮮血的紅色沃土。在這里,曾發生了著名的秋收起義、湘南起義、平江起義,舉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第一面軍旗,誕生了全國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第一個區域性的聯合蘇維埃政府,率先探索和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為中國革命犧牲了近百萬優秀兒女,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國開國將軍。
正在綠色崛起的紅色凈土
紅色搖籃,英雄故里。
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雖已不見硝煙烽火,不聞馬蹄聲碎,但湘贛邊區人民承先啟后,自強不息,保護開發利用好豐富的紅色革命資源、寶貴的精神財富,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羅霄山麓再度紅火起來。
“中國煙花之鄉”瀏陽市,也是一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這里走出了胡耀邦、王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該市將紅色基因融入山水血脈,奮力走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瀏陽路徑”,不僅一舉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還奇跡般地強勢崛起,現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排名在全國躍升至第8位,連續5年躋身全國工業百強縣15強。
“作為湖南省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縣(市),瀏陽正全面打響‘鄉村振興看瀏陽’的品牌,2021年全市建成275個美麗宜居村莊,在長沙地區排名第一;2022年,全市還將建好240個,讓美麗鄉村煥發‘美麗經濟’新活力?!睘g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愛民介紹。
位于羅霄山西麓偏北、被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譽為“藍墨水的上游”的平江,森林覆蓋率67.5%,被納入長株潭城市群“綠肺”核心區域,擁有聯合國綠色產業示范區、福壽山-汨羅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8張“國字號”生態名片,享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正挺進“全省縣域經濟十強”。
記者在位于幕阜山綠水青山景觀環上的平江縣加義鎮泊頭村看到,該村景美如畫,游人如織,歡聲笑語飄蕩阡陌河溪間。
”2021年6月,泊頭村‘汨羅江十里畫廊文化旅游’項目啟動,由泊頭村集體牽頭周邊5個村集體以資源入股,投資500多萬元打造‘十里畫廊’漂流,去年國慶期間日收益超1萬元,村集體可以獲得16.8%的分紅。通過紅色綠色藍色資源的融合,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產業,將農產品賣出去,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讓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币蜇斦繉趲头鰜淼皆摯鍝蔚谝粫浀闹x思曉介紹。
位于現湖南株洲市東北部的醴陵市,毛澤東曾四次來過,并以之為重點,寫出劃時代的革命巨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醴陵市楓林鎮隆興坳村是耿飚將軍的故里,地形、地貌以山地為主,常年溪水潺潺,桃紅柳綠倒映其中,青山綠水四季分明,特色民居整齊劃一,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風尚美、生活美在這里正成為現實。近年來,鄉村振興政策落地,隆興坳村形成以清代古民居耿傳公祠為中心的民俗文化觀景帶、將耿飚故居打造為黨性教育培訓基地、通過“龍氏驅寒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龍新平艾循環生態立體種養253畝解決當地數百人就業、23個新型經營主體直接帶動村民增收100余萬元,2021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5萬元,歷經了一場華麗蝶變。
記者走訪的茶陵、炎陵、桂東、汝城、宜章等五縣,均乃2011年被列入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羅霄山片區)的扶貧攻堅重點縣。
其中作為湘南起義首義地的山區農業縣宜章,現已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茶業百強縣、全國臍橙標準化生產示范縣,2021年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文旅融合促進發展,因地制宜美化鄉村。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我們成功地創建了‘中國溫泉之鄉’、進入了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強縣,正在創建莽山國家5A旅游度假區?!币苏驴h委副書記、縣長鄧生華對記者表示。
“云霧山中出名茶”。宜章縣莽山瑤族鄉鐘家村近年來大力發展茶葉,種植面積達2400余畝,帶動全鄉茶葉種植面積8000畝,涌現出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就業。去年底,宜章縣茶葉種植面積6.6萬畝,總產值近5億元,近2萬群眾依靠茶葉致富。
宜章縣莽山瑤族鄉鐘家村群眾采茶現場 吳礫星 攝
“千年國飲、始于茶陵”。作為中國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縣,2018年“茶陵紅茶”成功申報為湖南省“一縣一特”農產品,并于2020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近一年來,該縣獲得的榮譽即有:嚴塘鎮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并獲評全國農業產業強鎮,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中國花湖谷雙雙創建國家“4A”級景區,“茶陵白芷”“茶陵風干鵝”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等等。
湖南郴州市轄下的桂東縣位于湖南省最東面,地處羅霄山脈腹地,是“第一軍規”《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后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頒布地,其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成功創建湖南省生態文明示范縣,被列為2021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市,連續四年入選中國最美縣域榜單,連續21年保持全省“平安縣”殊榮,已形成中藥材、茶葉、高山蔬菜、楠竹、冷水米、特色小水果等主導產業正創響“桂東山水氧天下”旅游品牌。
“我們公司的崗梅品種已跟深圳華潤三九醫藥有限公司簽訂了長期合同,每年按2000到4000畝的計劃種植,對方保底收購?!惫饢|縣瑞源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永鳳,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了附近320戶農戶就業;2020年起,她每年組織桂東縣部分鄉鎮參加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推動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目前,該縣中藥材種植企業達14家,帶動群眾就業5.84萬人。
地處株洲市最南端、朱毛首次會面地的炎陵縣,群山連亙,陡谷急流,區位、地勢、經濟先天不具備發展工業的條件,但在全國貧困縣中崛起了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炎陵黃桃更已成為該縣的一張“金名片”。
在霞陽鎮石子壩村,家家戶戶都種植黃桃,戶均近3畝;黃桃年收益總額達1800余萬元,戶均增收3萬余元。2021年該縣共計銷售炎陵黃桃6.1萬噸,線上銷售占比70%以上。貧困戶譚振華2019年參加微商、短視頻直播帶貨等培訓后從事電商創業至今,運營抖音宣傳農副產品,線上銷售炎陵黃桃干、蜂蜜等農產品,年銷售額達200萬元,獲評炎陵電商精英稱號,成了致富能手。僅炎陵黃桃一種產品,全縣累計4811戶14238名貧困人口通過種植黃桃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超過六成的貧困人口通過炎陵黃桃實現穩定脫貧。
“雞鳴三省,水注三江”。汝城縣位于湘粵贛三省交界處,是“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
在汝城縣沙洲現代農旅示范基地,種植大戶張有發正在田間“呵護”他的黃姜苗。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沙洲村時,正是在這里與他親切交流。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張有發帶動11戶農戶以資金和土地入股方式參與種植小黃姜9.8畝,每戶每年可增收8000元;還種植奈李、水蜜桃、水晶梨等水果350畝,年收入約150萬元,帶動村民務工增收40多萬元,被群眾稱作“張千萬”。
一方紅色凈土,正在綠色崛起。
汝城縣沙洲現代農旅示范基地種植大戶張有發在當年與習近平總書記交流處介紹其合作社發展盛況 吳礫星 攝
寫滿老表情誼的紅色熱土
湘贛邊界多,由于有著相似的紅色背景、民宿風情和方言特色,兩地百姓交流起來較方便,“老表”這個詞在這里現今依舊盛行。1928年,毛澤東就曾在桂東縣沙田圩多次群眾大會上,用“老表”這個平輩間的稱謂來稱呼群眾,使人倍感親切。
2012年首屆湘贛邊區域開放合作交流會召開以來,語言相似、習俗相近之兩地,交流愈加頻繁,有力推動了兩地的經貿往來,譜寫了茶陵縣湘贛邊區域合作新篇章。
2021年1月14日,湘贛邊區域合作又迎來重大歷史機遇,湘贛邊鄉村振興協作座談會聯合推介“湘贛紅”,共同尋找“初心源”。
“湘贛紅”品牌是經湖南、江西兩省主要領導聯席會議確定,兩省共同打造的覆蓋湘贛邊區全域農副產品、全面提升湘贛邊農產品知名度和價值的區域公用品牌;而“初心源”,是由湘鄂贛三省攜手發行、價格99元的文旅一卡通,在一年有效期內,持卡可無限次免費進入加盟景區,同時享受酒店、民宿、餐飲等加盟商戶折扣優惠?;顒蝇F場,8縣(市、區)圍繞“湘贛紅”,達成開展品牌集中發布、產品宣傳推介、品牌質量提升、示范工程創建等四大行動的決定。
瀏陽加快建成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力爭當湘贛邊區域合作典范,現牽頭聯合推動湘贛邊164個農產品納入“湘贛紅”品牌共建并舉辦兩省品牌集中發布會,聯合推廣發行“初心源”湘鄂贛文旅一卡通6萬余張……
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龍志剛介紹,“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通過品牌授權的方式,覆蓋湘贛邊區24個縣(市、區)的綠色、生態、無公害全品類特色農產品,總面積達5.0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365萬人。湖南“湘贛紅”品牌授權企業80家,其中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的產品達到63個,攸縣的香干、炎陵的黃桃、瀏陽大圍山水果、醴陵的玻璃椒、茶陵的康御茶籽油、平江的山潤山茶油、宜章的莽山紅茶、桂東的玲瓏茶、汝城的湘汝辣椒、安仁的生平貢米等單品,均是質量上乘的農產品,遠近聞名的舌尖美食。
2021年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標志這湘贛邊區域合作正式上升為了國家戰略,湘贛發展合作的鼓點越來越密。
瀏陽市文家市鎮今年的經濟工作報告,"湘贛邊區域合作"成為高頻詞。鎮黨委書記江敦明告訴記者,該鎮不久前與相鄰的江西三個鄉鎮簽下了《"秋收紅土地"湘贛邊區域合作先行示范區合作協議》,并聯動秋收起義“一線九館”紅色資源,發起成立秋收起義黨性教育培訓聯盟,發布3條精品路線,實現文旅融合。
位于瀏陽市大瑤鎮的湘贛邊區域合作先行示范區展示中心 吳礫星 攝
瀏陽市大瑤鎮黨委書記潘定一也告訴記者,三月份該鎮李畋村與毗鄰的上栗縣金山鎮高山村兩委干部共商了合作發展,來自湘贛兩省的300余名干群在這個村天上塘山場共同種下了近100畝"湘贛一家親"綠化林。
為搶抓機遇,2022年瀏陽市將通過激發合作引力等方式,精心舉辦第六屆湘贛邊區域開放合作交流會,支持大瑤、文家市等鄉鎮創建湘贛邊區域合作先行示范區;還率先推行公共服務共通共享“跨省通辦”事項……
而在平江縣,正積極開拓鄰省鄰縣旅游客源市場,推進多層次、廣范圍的文旅區域合作,建立資源互享、線路互推、客源互送的文旅區域合作新模式;高質量舉辦或承辦湘鄂贛體育旅游文化節、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山地自行車賽等品牌賽事和節會活動。2016-2021年,全縣簽約文旅項目30個,總投資超過150億元。今年,該縣明確重點文旅項目13個,計劃總投資10億元。
又據宜章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瓊介紹,去年以來宜章縣高層次融入區域合作,列出與江西特別是贛州、吉安的合作意向清單,并由分管縣級領導帶隊,先后赴贛州、安遠、蓮花、崇義等地開展了三次考察交流活動,推動宜章分別與安遠縣、崇義縣簽訂了農業產業發展和紅色旅游發展、紅色研學合作框架協議,將在臍橙產銷對接、游客互送、線路共建、干部培訓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積極參加“魅力湘贛邊、播創湘贛紅”湘贛邊首屆直播帶貨創新創業大賽,榮獲最佳組織獎、短視頻達人最佳制作獎2項、直播帶貨達人二等獎。宜章莾山木森森茶業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成功申報“湘贛紅”品牌。
“搶抓區域合作示范區發展契機,我們注重項目建設,強化旅游支撐、人才支撐,去年全縣接待旅游人數達582.1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7.46億元?!辈枇昕h委書記鄧元連表示。目前,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提質改造及列寧學校紅色教育基地建設項目、茶陵云陽山紅軍紀念公園及“湖口挽瀾”紀念館建設項目,納入了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建設項目庫;湖南萬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祖治,從2010年起在茶陵縣嚴塘鎮開展植樹造林、綠化荒山33萬畝,創建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花湖谷旅游景區,打造一二三產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扶貧基地,被文化和旅游部評為2020年“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湘贛為鄰,邊界線綿延數百公里,一衣帶水,一脈相承。
湖南如此多嬌,江西風光獨好。中部崛起、老區振興、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高瞻遠矚的戰略疊加,將湘贛邊區域合作推向新的時代高度。
兩地心連心,"老表"并肩行。隨著《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的印發,更是賦予了湘贛邊合作示范區探索新路徑、新模式、新經驗的“三新”使命,也意味著湘贛邊進入了更大的“戰略機遇期”。
搶抓新機遇,共創新作為。巍巍羅霄山脈兩側紅色熱土戰鼓擂響,瀏陽河、淥江、洣水等潮涌如雪,區域合作勢不可擋。湘贛邊人民敢為人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拓展戰略縱深,攜手破浪前行,搶建設機遇,結累累碩果,正當其時,勝利可期。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吳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