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吹響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動員令
“黃書記,不好意思哦,之前是我心情不好發了發牢騷,你別介意?!闭f這話的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敖上村村民邱在貴,前幾天因為打掃環境衛生的事拌了句嘴,這次他特意找到村黨支部書記黃小華道歉。
黃小華告訴記者,雖然只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都是村里最真實的日常,美麗鄉村,建設起來不容易,管護起來更要花心思,村民和村干部“痛并快樂著”。環境維護對敖上村來說有多重要?在黃小華看來,這代表著村子的“重生”。
敖上村是個紅色名村,當年紅軍從井岡山下撤途中,曾在此獲得了寶貴的7天休整時間。當時正值農忙時節,毛澤東和朱德帶領紅軍戰士幫助群眾插秧,留下了“蒔好田、打好仗”的故事和佳話。村里保留有毛澤東舊居、紅軍第一個無線電培訓班舊址等紅色資源。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這些資源卻在敖上村“沉睡了”?!耙郧皼]有游客來,也沒有打出紅色這張名片?!秉S小華告訴記者,2018年后,通過新農村建設,村莊面貌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在文物保護部門的幫助下,一批紅色建筑得到修復、史實資料得到挖掘整理,敖上村也成為江西省AAAAA級鄉村旅游點,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30萬元。
如何守住這來之不易的財富?重點還是在長效管護。
“公共區域有垃圾沒有及時清掃?!?月22日上午9點,村民王維鳳拍下了一張照片,并通過“5G+長效管護平臺”微信小程序上傳。近5個小時后,村干部闕華彬操作辦結?!耙郧碍h境維護很麻煩,村干部跑前跑后、老表在一邊看;現在有了平臺,哪里有問題能夠第一時間掌握,還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秉S小華說,“我們村常住人口只有560人,卻有691人關注了村級平臺,大家都很在意村莊環境?!?/p>
同時,平臺還具有“超時監測”的功能,如果村民上傳的問題超過3、5、7、9天仍未處理,會自動逐級上報,最高可直接向省級管理員推送,督促問題解決。在村民日常維護之余,敖上村還定期組織脫貧戶通過公益性崗位清理死角衛生,給予積分獎勵,引導共管風氣的形成。
敖上村的變化正是江西省大力開展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工作成效的體現。針對鄉村“重建輕管”甚至“只建不管”的現象,2020年,江西省在鄉村全域推行定管護范圍、定管護標準、定管護責任、定管護經費、定考核獎懲、分級包干的“五定包干”機制基礎上,為暢通群眾監督投訴渠道,又在全國率先創新搭建“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
平臺采用“投訴、整改、反饋、監督、便捷”全過程閉環模式,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AI”等新技術手段,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村莊環境“五定包干”機制進一步得到落地落實。
截至目前,江西省已有97個市、縣(區)完成或正在進行各自平臺的建設,平臺關注量突破180萬人,受理各類管護問題13萬余件,問題處理率、反饋好評率超過99%。同時,全省16.8萬個管護村莊基本情況和管護項目及標準通過平臺向社會公開,接受村民和社會各界監督,“一網統管”的格局基本構建。
“一根筷子容易斷,50根、100根筷子不容易斷”,當年,朱德用這個經典比喻給在敖上村接受無線電培訓的學員上政治課;如今,江西動員全省干部和農民參與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并提出“省市獎一點、縣鄉出一點、村集體助一點、群眾籌一點、鄉賢捐一點”的管護籌資機制,全省農村面貌向“持久美”“全面美”邁進。
作者:李海濤 肖瑩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莫志超